您的位置:  首页 > 技术杂谈 > 正文

eBPF技术实践:加速容器网络转发,耗时降低60%+

2022-11-02 18:00 https://my.oschina.net/u/6150560/blog/5587717 字节跳动SYS Tech 次阅读 条评论

背景

Linux 具有功能丰富的网络协议栈,并且兼顾了非常优秀的性能。但是,这是相对的。单纯从网络协议栈各个子系统的角度来说,确实做到了功能与性能的平衡。不过,当把多个子系统组合起来,去满足实际的业务需求,功能与性能的天平就会倾斜。

容器网络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,早期的容器网络,利用 bridge、netfilter + iptables (或lvs)、veth等子系统的组合,实现了基本的网络转发;然而,性能却不尽如人意。原因也比较明确: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发展情况,为了满足数据包在不同网络 namespace 之间的转发,当时可以选择的方案只有 bridge + veth 组合;为了实现 POD 提供服务、访问 NODE 之外的网络等需求,可以选择的方案只有 netfilter + iptables(或 lvs)。这些组合的技术方案增加了更多的网络转发耗时,故而在性能上有了更多的损耗。

然而,eBPF 技术的出现,彻底改变了这一切。eBPF 技术带来的内核可编程能力,可以在原有漫长转发路径上,制造一些“虫洞”,让报文快速到达目的地。针对容器网络的场景,我们可以利用 eBPF,略过 bridge、netfilter 等子系统,加速报文转发

下面我们以容器网络为场景,用实际数据做支撑,深入分析 eBPF 加速容器网络转发的原理。

网络拓扑

  • 如图,两台设备 Node-A/B 通过 eth1 直连,网段为 192.168.1.0/24。

  • Node-A/B 中分别创建容器 Pod-A/B,容器网卡名为 ve0,是 veth 设备,网段为172.17.0.0/16。

  • Node-A/B 中分别创建桥接口 br0,网段为 172.17.0.0/16,通过 lxc0(veth 设备)与 Pod-A/B 连通。

  • 在 Node、Pod 网络 namespace 中,分别设置静态路由;其中,Pod 中静态路由网关为 br0,Node 中静态路由网关为对端 Node 接口地址。

  • 为了方便测试与分析,我们将 eth1 的网卡队列设置为 1,并且将网卡中断绑定到 CPU0。

# ethtool -L eth1 combined 1

bridge

bridge + veth 是容器网络最早的转发模式,我们结合上面的网络拓扑,分析一下网络数据包的转发路径。

  • 在上面网络拓扑中,eth1 收到目的地址为 172.17.0.0/16 网段的报文,会经过路由查找,走到 br0 的发包流程。

  • br0 的发包流程,会根据 FDB 表查找目的 MAC 地址归属的子接口,如果没有查找到,就洪泛(遍历所有子接口,发送报文);否则,选择特定子接口,发送报文。在本例中,会选择 lxc0 接口,发送报文。

  • lxc0 口是 veth 口,内核的实现是 veth 口发包,对端(peer)的 veth 口就会收包。在本例中,Pod-A/B 中的 ve0 口会收到报文。

  • 至此,完成收包方向的主要流程。

  • 当报文从 Pod-A/B 中发出,会先在 Pod 的网络 namespace 中查找路由,假设流量从 Pod-A 发往 Pod-B,那么会命中我们之前设置的静态路由:172.17.0.200 via 172.17.0.1 dev ve0,最终报文会从 ve0 口发出,目的 MAC 地址为 Node-A 上面 br0 的地址。

  • ve0 口是 veth 口,和收包方向类似,对端的 veth 口 lxc0 会收到报文。

  • lxc0 口是 br0 的子接口,由于报文目的 MAC 地址为 br0 的接口地址,报文会经过br0 口上送到 3 层协议栈处理。

  • 3 层协议栈会查找路由,命中我们之前设置的静态路由:172.17.0.200 via 192.168.1.20 dev eth1,最终报文会从 eth1 口发出,发给 Node-B。

  • 至此,完成发包方向的主要流程。

上面的流程比较抽象,我们用 perf ftrace 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报文都经过了哪些内核协议栈路径。

收包路径

# perf ftrace -C0 -G '__netif_receive_skb_list_core' -g 'smp_*'

  • 如图,收包路径主要经历路由查找、桥转发、veth 转发、veth 收包等阶段,中间多次经过 netfilter 的 hook 点。

  • 最终调用 enqueue_to_backlog 函数,数据包暂存到每个  CPU 私有的 input_pkt_queue中,一次软中断结束,总耗时 79us。

  • 但是报文并没有到达终点,后续软中断到来时,会有机会调用 process_backlog,处理每个 CPU 私有的 input_pkt_queue,将报文丢入 Pod 网络 namespace 的协议栈继续处理,直到将报文送往 socket 的队列,才算是到达了终点。

  • 综上,收包路径要消耗2个软中断,才能将报文送达终点。

发包路径

# perf ftrace -C0 -G '__netif_receive_skb_core' -g 'smp_*'

  • 如图,发包路径主要经历 veth 收包、桥上送、路由查找、物理网卡转发等阶段,中间多次经过 netfilter 的 hook点 。

  • 最终调用网卡驱动发包函数,一次软中断结束,总耗时 62us。

分析

由 perf ftrace 的结果可以看出,利用 bridge + veth 的转发模式,会多次经历netfilter、路由等子系统,过程非常冗长,导致了转发性能的下降。

我们接下来看一下,如何用eBPF跳过非必须的流程,加速网络转发。

TC redirect

首先,我们先看一下内核协议栈主要支持的 eBPF hook 点,在这些 hook 点我们可以注入 eBPF 程序,实现具体的业务需求。

我们可以看到,与网络转发相关的 hook 点主要有 XDP(eXpress Data Path)、TC(Traffic Control)、LWT(Light Weight Tunnel)等。

针对于容器网络转发的场景,比较合适的 hook 点是 TC。因为 TC hook 点是协议栈的入口和出口,比较底层,eBPF 程序能够获取非常全面的上下文(如:socket、cgroup 信息等),这点是 XDP 没有办法做到的。而 LWT 则比较靠上层,报文到达这个 hook 点,会经过很多子系统(如:netfilter)。

加速收包路径

如图,在 eth1 的 TC hook 点(收包方向)挂载 eBPF 程序。

# tc qdisc add dev eth1 clsact

eBPF 程序如下所示,其中 lxc0 接口的 index 为 2。bpf_redirect 函数为内核提供的 helper 函数,该函数会将 eth1 收到的数据包,直接转发至 lxc0 接口。

SEC("classifier-redirect") 

加速发包路径

如图,在 lxc0 的 TC hook 点(收包方向)挂载 eBPF 程序。

# tc qdisc add dev lxc0 clsact 

eBPF 程序如下所示,其中 eth1 接口的 index 为 1。bpf_redirect 函数会将 lxc0 收到的数据包,直接转发至 eth1 接口。

SEC("classifier-redirect") 

分析

由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到,我们直接跳过了 bridge 的转发,利用 eBPF 程序,将 eth1 与 lxc0 之间建立了一个快速转发通路。下面我们用 perf ftrace 看一下加速效果。

收包路径

# perf ftrace -C0 -G '__netif_receive_skb_list_core' -g 'smp_*'

如图,在收包路径的 TC 子系统中,由 bpf_redirect 函数设置转发信息( lxc0 接口 index),由 skb_do_redirect 函数直接调用了 lxc0 接口的 veth_xmit 函数;略过了路由、bridge、netfilter 等子系统。

最终调用 enqueue_to_backlog 函数,数据包暂存到每个 CPU 私有的input_pkt_queue 中,一次软中断结束,总耗时 43us;比 bridge 转发模式的 79us,耗时减少约 45%

但是,收包路径仍然要消耗 2 个软中断,才能将报文送达终点。

发包路径

如图,在发包路径的 TC 子系统中,由 bpf_redirect 函数设置转发信息( eth1 接口 index ),由 skb_do_redirect 函数直接调用了 eth1 接口的 xmit 函数;略过了路由、bridge、netfilter 等子系统。

最终调用网卡驱动发包函数,一次软中断结束,总耗时 36us相比 bridge 模式 62us耗时减少了约 42%

小结

由 perf ftrace 的结果可以看出,利用 eBPF 在 TC 子系统注入转发逻辑,可以跳过内核协议栈非必须的流程,实现加速转发。收发两个方向的耗时分别减少40%左右,性能提升非常可观

但是,我们在收包路径上面仍然需要消耗 2 个软中断,才能将报文送往目的地。接下来我们看,如何利用 redirect peer 技术来优化这个流程。

TC redirect peer

加速收包路径

如图,在 eth1 的 TC hook 点(收包方向)挂载 eBPF 程序。

# tc qdisc add dev eth1 clsact 

eBPF 程序如下所示,其中 lxc0 接口的 index 为 2。bpf_redirect_peer 函数为内核提供的 helper 函数,该函数会将 eth1 收到的数据包,直接转发至 lxc0 接口的 peer 接口,即 ve0 接口。

SEC("classifier-redirect") 

分析

由于 bpf_redirect_peer 会直接将数据包转发到 Pod 网络 namespace 中,避免了enqueue_to_backlog 操作,节省了一次软中断,性能理论上会有提升。我们用 perf ftrace 验证一下。

# perf ftrace -C0 -G '__netif_receive_skb_list_core' -g 'smp_*

'

如图,在收包路径的 TC 子系统中,由 bpf_redirect_peer 函数设置转发信息( lxc0 接口 index),由 skb_do_redirect 函数调用 veth_peer_dev 查找 lxc0 的 peer 接口,设置 skb->dev = ve0,返回 EAGAIN 给 tcf_classify 函数。

tcf_classify 函数会判断 skb_do_redirect 的返回值,如果是 EAGAIN,则触发 __netif_receive_skb_core 函数伪递归调用(通过 goto  实现)。这样,就非常巧妙地实现了网络 namespace 的切换(在一次软中断上下文中)。

最终,通过 tcp_v4_rcv 函数到达报文的终点,整个转发流程耗时 75us。从上面的函数耗时可以看到,ip_list_rcv 函数相当于 Pod 网络 namespace 的耗时,本文描述的 3 种转发模式,这段转发路径是相同的。所以,将 ip_list_rcv 函数耗时减去,转发耗时约为 14us(这里还忽略了2次软中断调度的时间)。比 TC redirect 模式的 43us、bridge 模式的 79us,转发耗时分别减少为67%、82%

总结

本文以容器网络为例,对比了 3 种容器网络转发模式的性能差异。通过 perf ftrace 的函数调用关系以及耗时情况,详细分析了导致性能差异的原因。我们演示了仅仅通过几行 eBPF 代码,就可以大大缩短报文转发路径,加速内核网络转发的效率,网络转发耗时最多可减少82%

目前 eBPF 技术在开源社区非常流行,在 tracing、安全、网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,我们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,一起讨论交流。

欢迎扫码关注【字节跳动   SYS   Tech】公众号

添加小编微信,进入交流群

扫描二维码

展开阅读全文
  • 0
    感动
  • 0
    路过
  • 0
    高兴
  • 0
    难过
  • 0
    搞笑
  • 0
    无聊
  • 0
    愤怒
  • 0
    同情
热度排行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