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 首页 > 技术杂谈 > 正文

二叉树02.深度优先遍历之Morris遍历

2021-12-31 18:00 https://my.oschina.net/xcafe/blog/5389937 极客志 次阅读 条评论

1. 概述

前一篇文章介绍了深度优先遍历的递归实现和迭代实现,这两种方式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(n),空间复杂度都是O(h),本文将要介绍的 Morris 遍历的时间复杂度依然为O(n),但空间复杂度仅为O(1),其中 n 为节点数,h 为树的高度。

算法来历

1968年,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》的作者 Knuth 提出了一个问题:设计一个无需堆栈和额外标志域的非递归的中序遍历算法,且当遍历结束时树结构不变。此后,诞生了许多解决方案,而Morris 遍历是其中最优雅的一种(见参考资料[1])。

此算法由 Joseph M. MORRIS 在1979年的论文 "Traversing Binary Trees Simply and Cheaply"[2] 中首次提出。顺便再说一句,这个 MORRIS 正是大名鼎鼎的 KMP 算法的作者之一。

代码仓库https://github.com/patricklaux/perfect-code

系列文章

(1) 深度优先遍历之递归和非递归遍历

(2) 深度优先遍历之 Morris 遍历【本文】

(3) 一种无需队列的层序遍历算法 IDDFS

2. 算法解析

线索二叉树

如果了解线索二叉树的话,肯定对前驱和后继非常熟悉。

通过在二叉树节点增加前驱和后继指针,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向前查找、向后查找和遍历等线性化操作,相当于是二叉树和链表的结合。这其中指向前驱和后继的指针称之为线索,而包含线索的二叉树则称之为线索二叉树(Threaded Binary Tree)[3]。

譬如 Java 的 HashMap 中的 红黑树节点,就增加了 prev 和 next 指针,其节点结构类似如下:

class TreeNode<K,V> {
    TreeNode<K,V> parent;   // 父节点
    TreeNode<K,V> left;     // 左孩子
    TreeNode<K,V> right;    // 右孩子
    TreeNode<K,V> prev;     // 前驱
    TreeNode<K,V> next;     // 后继
    boolean red;            // 颜色
}

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内存来保存前驱和后继指针,那么是不是有一些其它方式来避免这个问题呢?

对于二叉树,如果 n 为节点数,那么会有 2n 个链接,其中有 n+1 个空链接。那么,一个朴素的想法是使用节点的空链接来保存前驱和后继。


图1:线索二叉树

​如上图所示,利用空的右孩子指针指向其后继节点(红色线),然后就可以用 node.right 来遍历了。

特别注意:Morris 遍历算法的后继指针是在遍历过程中动态建立和删除的。

另外,能够利用空的右孩子来保存后继指针,这其实隐含了一个假设

如果一棵二叉搜索树中的一个节点有两个孩子(非空,如 d, b, f),那么它的前驱没有右孩子,它的后继没有左孩子。

好吧,这其实是《算法导论》中的一道证明题,根据二叉搜索树左小右大的基本性质,即可证明此假设成立,证明过程就不展开了。

3. 算法实现

既然高老爷子的问题是关于中序遍历的,那么就先从中序遍历开始吧。

3.1. 中序遍历

图2:Morris 遍历过程

过程描述
  1. 初始状态;

  2. 当前节点为 d,d 有左孩子,找到 d 的前驱节点 c,c 的右指针指向 d;

  3. d 有左孩子,向左走,当前节点为 b,找到 b 的前驱节点 a,a 的右指针指向 b;

  4. b 有左孩子,向左走,当前节点为 a,a 没有前驱节点,访问 a;通过 a 的右指针找到后继节点 b,当前节点为b,访问 b,删除前驱指针;通过 b 的右指针找到 c,当前节点为c, 访问 c;通过 c 的右指针找到 d,当前节点为 d,访问 d;

  5. 通过 d 的右指针找到 f, f 有左孩子,找到 f 的前驱节点 e,e 的前驱节点指向 f;

  6. f 有左孩子,向左走,当前节点为 e,访问 e;通过 e 的右指针找到后继节点 f,当前节点为f,访问 f,删除前驱指针;通过 f 的右指针找到 g,当前节点为 g,访问 g;g 的右指针指向空,遍历结束,回到初始状态。

核心思路

  1. 是否有左孩子:有,查找当前节点的前驱,并将前驱节点的右指针指向当前节点,向左走;无,向右走;

  2. 重复 1,直到当前节点的左孩子为空;

  3. 访问当前节点,判断左子树是否已遍历:是,删除前驱指针,转到右指针指向的节点;否:回到 过程 1;

  4. 重复 3,直到右指针指向的节点为空则结束遍历。

代码实现

public void morrisInorderTraversal(List<Tuple2<K, V>> kvs) {
    Node<K, V> p = root, pred;
    while (p != null) {
        // 1. 判断左孩子是否为空
        // 1.1. 左孩子不为空,需先遍历左子树
        if (p.left != null) {
            // 2.查找前驱节点
            pred = p.left;
            while (pred.right != null && pred.right != p)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ed = pred.right;
            }
            // 3.判断前驱节点的右孩子是否为空
            // 3.1. 前驱节点的右孩子为空,表示第一次经过该节点(还未遍历左子树)
            if (pred.right == null)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ed.right = p; //右孩子指针指向后继节点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 = p.left;
            } else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// 3.2. 前驱节点的右孩子不为空,表示第二次经过该节点(已经遍历左子树)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kvs.add(Tuples.of(p.key, p.val));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ed.right = null;  //去除指向后继节点的指针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 = p.right;
            }
        } else {
            // 1.2. 左孩子为空,无需遍历左子树,访问当前节点的值
            kvs.add(Tuples.of(p.key, p.val));
            p = p.right;
        }
    }
}

3.2. 先序遍历

先序遍历的代码几乎与中序遍历完全一致,区别仅在于何时访问值。

public void morrisPreorderTraversal(List<Tuple2<K, V>> kvs) {
    Node<K, V> p = root, pred;
    while (p != null) {
        if (p.left != null) {
            pred = p.left;
            while (pred.right != null && pred.right != p)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ed = pred.right;
            }
            if (pred.right == null)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kvs.add(Tuples.of(p.key, p.val));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ed.right = p;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 = p.left;
            } else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ed.right = null;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 = p.right;
            }
        } else {
            kvs.add(Tuples.of(p.key, p.val));
            p = p.right;
        }
    }
}

3.3. 后序遍历

后序遍历还是最复杂的。


​图3:后序遍历

如前文所述,后序遍历需要先访问右子树,再访问当前节点。但由于Morris遍历没有栈,所以无法通过再次入栈来调换访问顺序。

我们再观察下上面的左图,会发现只要将节点反转后访问即是后序遍历。

  1. a 反转后还是a,访问 a;

  2. b, c 反转后是 c, b,依次访问 c, b;

  3. e 反转后还是 e,访问 e;

  4. d, f, g 反转后是 g, f, d,依次访问 g, f, d。

结束,正好是:a, c, b, e, g, f, d。

public void morrisPostorderTraversal(List<Tuple2<K, V>> kvs) {
    Node<K, V> p = root, pred;
    while (p != null) {
        if (p.left != null) {
            pred = p.left;
            while (pred.right != null && pred.right != p)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ed = pred.right;
            }
            if (pred.right == null)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ed.right = p;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 = p.left;
            } else {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red.right = null;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// 反转并访问值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reverseAdd(kvs, p.left);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 = p.right;
            }
        } else {
            p = p.right;
        }
    }
    // 反转并访问值
    reverseAdd(kvs, root);
}
​
private void reverseAdd(List<Tuple2<K, V>> kvs, Node<K, V> node) {
    // 反转
    Node<K, V> tail = reverse(node);
    Node<K, V> next = tail;
    while (next != null) {
        kvs.add(Tuples.of(next.key, next.val));
        next = next.right;
    }
    // 还原
    reverse(tail);
}
​
private Node<K, V> reverse(Node<K, V> node) {
    Node<K, V> prev = null, next;
    while (node != null) {
        next = node.right;
        node.right = prev;
        prev = node;
        node = next;
    }
    return prev;
}

Morris 遍历在原论文中仅指中序遍历,为什么之后推广到先序遍历和后序遍历,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。

推广到先序遍历还不错,但推广到后序遍历就一点都不优雅了,太丑陋!!!

4. 小结

Morris 遍历算法是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一个算法。

优点:无需使用额外的栈空间,空间复杂度为O(1)。

缺点:遍历过程中改变了树结构,一次遍历完成之前不能开始另一次遍历。

另,参考资料 1 证明了 Morris 遍历其实与递归遍历一样,同样隐式使用了栈(如图2所示的红色线条),这个栈最大时等于树高(如图2所示最多时会有2条红色线),因此其与显式使用栈的遍历是可以等价转换的。

特别说明:Morris 遍历虽然隐式使用了栈,但并没有使用额外的栈空间。

下篇文章将聊一聊层序遍历,重点是介绍非常优秀的 IDDFS 算法,欢迎继续阅读!谢谢!

PS:有根有据有态度的分享,如果觉得不错,记得点赞关注哦!

参考资料

[ 1]   MATETI, MANGHIRMALANI. MORRIS TREE TRAVERSAL ALGORITHM RECONSIDERED[J]. SCI COMPUT PROGRAM, 1988.
[ 2]   Morris J M . Traversing Binary Trees Simply and Cheaply[J].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, 1979, 9(5):197-200.
[ 3]   严蔚敏, 吴伟民. 数据结构(C语言版)[M]. 清华大学出版社, 2007.
展开阅读全文
  • 0
    感动
  • 0
    路过
  • 0
    高兴
  • 0
    难过
  • 0
    搞笑
  • 0
    无聊
  • 0
    愤怒
  • 0
    同情
热度排行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