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 首页 > 技术 > 数据库 > 正文

从“零”开始设计中文编程语言——SQL领域演示

2021-10-08 13:00 https://my.oschina.net/u/4552012/blog/5272454 吴烜2020 次阅读 条评论

通过逐步完善一个简单的中文编程语言语法并最后转换为 SQL 语句,演示一种快速搭建中文编程语言原型的方法。

达成效果是,如下的中文语句:

创建读者表,编号为整数,出生年为文本

转换生成 SQL 语句:

CREATE TABLE 读者 ( 编号 INTEGER, 出生年 TEXT )

文中代码在 Python 3.8 下运行通过,需安装 RPly 木兰定制版 0.8.0。

一、中文标识符

首先来识别一个标识符——“读者”。下面是完整代码。

from rply import 分词器母机, 语法分析器母机

分词母机 = 分词器母机()
分词母机.添了('标识符', r'读者')

分析器母机 = 语法分析器母机(['标识符'])

@分析器母机.语法规则("句 : 标识符")
def 句(片段):
    return 片段[0].getstr() # 第一个片段的内容

分词器 = 分词母机.产出()
分析器 = 分析器母机.产出()

print(分析器.按语法分词(分词器.分词('读者')))

运行此源码文件可见输出。

先简单看下源码,分词母机添加的一条词法规则:标识符可以是“读者”。分析器母机添加的一条语法规则:句子只包含一个标识符,而且解析后直接输出它的内容(在 “句(片段)”方法中返回)。

最后对“读者”这一字符串进行按语法分词,输出的就是“读者”。(输出还有一句“回退次数:0”,请暂时无视)

当然,标识符不止有“读者”,于是将词法改为如下正则表达式,允许多个中文字符:

分词母机.添了('标识符', r'[\u4e00-\u9fa5]+')

这样,即使末句改为“观众”,也可被识别。

二、创建读者表

从创建表格开始设计语法,添加些关键词。先来一个“表”,希望能解析“读者表”后输出表名“读者”。

添加对应词法规则:

分词母机.添了('表', '表')

记得将它加到语法分析母机的词表中(注:此文后面的部分不再复述此代码,忘加的话就会碰到 “KeyError: '表'” 这种报错):

分析器母机 = 语法分析器母机(['表', '标识符'])

接着把语法规则改为:

@分析器母机.语法规则("句 : 标识符 表")

好了,现在对“读者表”进行解析,即末句改为:

print(分析器.按语法分词(分词器.分词('读者表')))

如期输出了“读者”。

同理添加“创建”,希望解析“创建读者表”后暂仍输出“读者”。照样添加词法规则(注:此文之后部分不再复述此代码):

分词母机.添了('创建', '创建')

改语法规则:

句 : 创建 标识符 表

好,现在解析“创建读者表”,但为何输出“创建”了呢?

细看一下这段:

@分析器母机.语法规则("句 : 创建 标识符 表")
def 句(片段):
    return 片段[0].getstr()

修改语法规则后,现在一“句”中有三个片段,“片段[0]”现在对应的是“创建”,标识符应该是第二个片段,即“片段[1]”。修改之后,解析“创建读者表”就如期输出“读者”。

三、单列

创建表格时,可以对列进行声明,比如:“创建读者表,出生年为整数”。先支持一列。

添加“为”、“整数”两个关键词,并添加中文逗号:

分词母机.添了('逗号', ',')

语法呢?“创建读者表,出生年为整数”的第一部分是表声明,后面是逗号,以及列声明。那么就加这条语法规则:

建表 : 表声明 逗号 列声明

表声明的规则与之前相同:

表声明 : 创建 标识符 表

列声明的语法就是:

列声明 : 标识符 为 整数

与表声明类似,“片段[0].getstr()”就可从列声明中获得列名。

需注意的是,在建表方法中,片段[0] 取得的是表声明的输出值,即标识符名,这里不需再用 getstr()。另可用格式化字符串简化代码如下:

def 建表(片段):
    return f"{片段[0]}:{片段[2]}"

解析“创建读者表,出生年为整数”后输出:“读者:出生年”

四、多列

表格当然可以有多列。比如:“创建读者表,编号为整数,出生年为整数”。

原本在表声明后的单一列声明,现在变为了对各列的声明:

建表 : 表声明 逗号 各列声明

如何描述各列声明的语法规则呢?分情况来看,如果只包含一个列声明,就这样:

各列声明 : 列声明

如果包含更多呢?可以这样描述,在一个“各列声明”后面再加上逗号和一个“列声明”,有点递归的意思:

各列声明 : 各列声明 逗号 列声明

那么如何区分处理这两种情况?看这段,各列声明的两种规则放在一起,用一个方法处理:

@分析器母机.语法规则("各列声明 : 列声明")
@分析器母机.语法规则("各列声明 : 各列声明 逗号 列声明")
def 各列声明(片段):
    return f"{片段[0]}" if len(片段) == 1 else f"{片段[0]},{片段[2]}"

这里通过判断片段的个数来区分,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判断某词的类型。

至此解析“创建读者表,编号为整数,出生年为整数”后输出:“读者:编号,出生年”

五、多种数据类型

除了整数,还可以有其他的列类型,比如文本。这也方便,与“整数”类似,添加“文本”一词后,添加如下语法:

列类型 : 整数 | 文本

这与上面的“各列声明”分两行效果相同,是同一语法元素的多种并列规则。

再把原本的列声明改为:

列声明 : 标识符 为 列类型

列声明的输出加上列类型后,解析“创建读者表,编号为整数,出生年为文本”后输出:“读者:编号-整数,出生年-文本”

六、转换为SQL

至此,各语法元素看起来解析无误,那么各语法规则已定,这部分仅对处理方法的返回值作了修改。

举几个例子,列类型应该返回 INTEGER 或者 TEXT:

return "INTEGER" if 片段[0].getstr()=="整数" else "TEXT"

表声明部分:

return f"CREATE TABLE {片段[1].getstr()}"

建表时将各列声明置于 () 中:

return f"{片段[0]} ( {片段[2]} )"

另几处就请自行尝试吧。

完整源码

此文的完整代码约四十行,开源在此。如想继续完善创建表、记录以及其他查询、删除等语法,此测试用例 供参考。如有任何问题欢迎在源码库反馈。

注:本文中语言的设计是在搭建原型之前就有了草稿,见 此楼。此设计尚未经过实践检验,欢迎指摘。

  • 0
    感动
  • 0
    路过
  • 0
    高兴
  • 0
    难过
  • 0
    搞笑
  • 0
    无聊
  • 0
    愤怒
  • 0
    同情
热度排行
友情链接